扰 rǎo
基本解释
扰的基本解释
扰 rǎo
1.扰乱;搅扰:干~。打~。
2.混乱;紊乱:纷~。~攘。
3.客套话,因受人款待而表示客气:叨~。我~了他一顿饭。
详细解释
扰的详细解释
〈形〉
混乱;烦乱
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杜牧《阿房宫赋》
又如:扰冗(烦乱);扰惑(烦乱);扰烦(烦扰);扰弊(因纷扰而衰弊);扰嚷(犹吵闹);扰惧(惊恐,慌乱)
浑浊不清
水扰则鱼鳖不大。——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引《吕氏春秋》
柔弱;顺从
扰而毅。——《书·皋陶谟》
其后有刘累,学扰龙。——《史记·夏本纪》
里安户扰,罔有不咸。——宋· 曾巩文
又如:扰从(顺从);扰毅(和顺坚毅)
〈名〉
家畜
其畜宜六扰。——《周礼·夏官》。郑玄注:“六扰,马、牛、羊、豕、犬、鸡。”
康熙字典
扰的康熙字典解释
扰 【卯集中】【手字部】
【玉篇】于救切,音宥。福也。◎按《說文》𦥝字,重文作抭。《正字通》牽引扰字,謂與揄通,改周禮爲舂扰,誤。
说文解字新编解释
“扰”是会意兼形声字。小篆从手,从夒(猴类动物,好动),会烦劳不宁之意,夒兼表声。隶变后楷书写作“擾”。汉字简化后写作“扰”。
《说文·手部》:“擾,烦也。从手,夒声。”(擾,烦劳。从手,夒声。)
“扰”的本义为烦劳不宁。如《汉书·食货志下》:“莽性躁烦,不能无为。”引申为搅乱、侵扰、扰乱。如“扰民”、“干扰”。又引申为叨扰、添麻烦。如司马光《书仪》:“凡吊及送丧葬者,必助其丧事而勿扰也。”
字源字型
扰的字源演变
提示:点击图片可放大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