匚 fāng
基本解释
匚的基本解释
匚 fāng
1.古代一种盛放东西的方形器物。
2.量词,一斗。
3.祭名。
康熙字典
匚的康熙字典解释
匚 【子集下】【匚字部】
〔古文〕𠤬【唐韻】府良切【集韻】分房切,𠀤音方。【說文】受物之器。【肯棨錄】一斗曰匚。【六書正譌】本古方字,借爲受物器。【六書故】匚,器之爲方者也。又通作筐。【通雅】匚爲古筐。又【集韻】放古作匚。註見攴部四畫。
说文解字
匚的说文解字解释
受物之器。象形。凡匚之屬皆从匚。讀若方。
受物之器。此其器葢正方。文如此作者,横視之耳。直者其底。横者其四圍。右其口也。廣韵曰。或曰受一斗曰匚。按囗部云。囿,規也。今人皆作圜,作圓。方,本無正字。故自古叚方爲之。依字,匚有榘形。固可叚作方也。象形。凡匚之屬皆从匚。讀若方。府良切。十部。
说文解字新编解释
“匚”是象形字。甲骨文像一个可盛放东西的方形器具。金文大致相同,只是其口向右开。小篆线条化。隶变后楷书写作“匚”。
《说文·匚部》:“匚,受物之器。象形。凡匚之属皆从匚。读若方。”(匚,盛物的器具。象形。大凡匚的部属都从匚。音读像“方”字。)
“匚”的本义为方形的筐。如学者方以智在《通雅》中认为“匚为古筐”,能盛放东西。
“匚”是个部首字,不单独成字。凡由“匚”组成的字,都与盛放东西的器具有关。如“匣”、“匠”、“匡”、“匪”、“匝”、“匮”等。
字源字型
匚的字源演变
提示:点击图片可放大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