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建材 中网化工 中网机械 牛涂网 中网体坛 中网生活 中网沥青 中网涂料 中网机器人 中网塑料 中网橡胶 中网玻璃 美美日记 中网资讯 广东熊猫网 读后感 读后感问答 读书笔记 胎教大全 汉语字典 成语大全 造句大全 组词查询 近义词 反义词 故事大全 英语单词 英语近义词反义词 英语例句大全 英语缩写大全 知识问答 三字经 数字大小写转换 邮编查询 脑筋急转弯 歇后语 百家姓 怀孕周期表 古诗词 对联大全 新华字典

地是什么意思 地怎么读 地的解释 地字组词

de

地字的图片
部首
总笔画6
部外笔画3
Unicode5730
GBK编码B5D8
BIG5编码A661
五笔86FBN
五笔98FBN
仓颉码GPD
郑码B
四角号码44112
结构左右结构
笔顺121525

基本解释

地的基本解释

地 dì

1.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心说。

2.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质。~壳。

3.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下。

4.地球表面的土壤:土~。田~。~政。~主。

5.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区。此~。

6.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板。~毯。

7.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点。目的~。

8.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易~以处。

9.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见~。境~。心~。

10.底子:质~。

地 de

结构助词,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慢慢~走。

详细解释

地的详细解释

1. 地 [de]2. 地 [dì]

地 [de]
  1. 用在状语和中心词之间 [used after an adj.,noun,adverb or verb,etc.to form an adverbial adjunct]。

    如:他认真地学习;天气渐渐地冷了;有计划地安排生活。又表示动态,相当于“着”。常附在立、卧、坐等不及物动词的后头

    后妻向床上卧地不起。——《舜子变文》

  2. 还用于状语后或补语前

    相看月未坠,白地断肝肠。——唐· 杜甫《越女词》

  3. 另见 dì

地 [dì]

〈名〉

  1. (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2. 同本义,与“天”相对

    立字士力于一者为地。——《春秋·元命苞》

    土乙力为地。——《尔雅·释地》

    地生养万物。——《管子·形势解》

  3. 如:落地;天地;地角(地的末端。多比喻极僻远的地方);地宫(帝王墓地放置棺材的地下建筑);地府(阴间);地脉(风水);地遁(隐入地下;入土而逃)

  4. 地面;陆地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乐府诗集·木兰诗》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唐· 李白《静夜思》

    又如:地文(地面山岳河海丘陵平原之形);地藏(地下深处);地市(地下的市镇);地平(地面平坦)

  5. 土地;田地

    殚其地之出。——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又如:湿地;好地;下地干活儿;地头(地上,与天上相对;方面);地灵(土地山川的灵秀之气)

  6. 领土,属地;地区 。

    而安陵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战国策·魏策》

    又如:各地;内地;本地;割地(割让领土);

  7. 地方;场所

    此地空余黄鹤楼。——唐· 崔颢《黄鹤楼》

    英雄无用武之地。——《资治通鉴》

    又如:各地文化站;产地(物品出产的地方);坟地;原地;地著(久居其地不迁移的人);地棍(地方上的流氓无赖)

  8. 地位 。

    如:地业(地位与事业);地望(地位和声望);地寒(指人的出身微贱,地位低下)

  9. 心意活动的领域 [a person's mind]。

    如:心地;见地;识地

  10. 路程;面积

    那轿夫抬进去,走了一射之地。——《红楼梦》

    又如:十里地

  11. 居住地 。

    如:地址;地邻(邻居;邻里)

  12. 花纹图案或文字的衬托面;底子 。

    如:地子(衬底;花纹的衬托面)

  13. 地区,中国省、自治区以下,县以上设置的行政区域 。

    如:省地县三级

  14. 地主的简称 。

    如:地富(地主与富农)

  15. 言语和行动可以回旋的地方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庄子·养生主》

  16. 另见 de

康熙字典

地的康熙字典解释

地 【丑集中】【土字部】

〔古文〕埊𨻐埅𠏂嶳【廣韻】徒四切【集韻】大計切【韻會】徒二切【正韻】徒利切,𠀤音弟。【說文】元氣初分,重濁隂爲地,萬物所𨻰列也。【白虎通】地者,易也。言養萬物懷任交易變化也。【釋名】地,底也,其體底下,載萬物也。【易·說卦傳】坤爲地。【內經】岐伯曰:地爲人之下,太虛之中。黃帝曰:馮乎。曰:大氣舉之。【周禮·地官】土訓掌道地圖,以詔地事,道地慝,以辨地物,而原其生,以詔地求。【博物志】地以名山爲輔佐,石爲之骨,川爲之脈,艸木爲之毛,土爲之肉。 又第也,但也。【前漢·丙吉傳】西曹地忍之。 又叶徒何切,音沱。【屈原·橘頌】閉目自愼,終不失過兮。秉德無私,參天地兮。【揚雄·羽獵賦】鳥不及飛,獸不得過,軍驚師駭,刮野埽地。○按吳棫收地入箇韻,音隋,則過可如字讀,沱隋亦平去閒耳。本作坔。
考證:〔【內經】岐伯曰,地爲人之下,太虛之中。黃帝曰,何憑。曰,大氣舉之。〕 謹照原文何憑改馮乎。

说文解字

地的说文解字解释

元气初分,輕清陽爲天,重濁陰爲地。萬物所陳𠛱也。从土也聲。

元气初分。輕淸昜爲天。重濁侌爲地。元者,始也。陰陽大論曰。黃帝問於岐伯曰。地之爲下否乎。岐伯曰。地爲人之下。大虛之中者也。黃帝曰。馮乎。岐伯曰。大氣舉之也。按地之重濁而包舉乎輕淸之氣中。是以不墜。萬物所敶列也。敶各本作陳。今正。攴部曰。敶者,列也。凡本無其字,依聲託事者。如萬蟲,終古叚借爲千萬。雖唐人必用万字。不可從也。若本有其字。如叚陳國爲敶列。在他書可。而許書不可。地與敶以雙聲爲訓。从土。地以土生物。故从土。也聲。坤道成女。玄牝之門。爲天地根。故其字从也。或云从土乙力。其可笑有如此者。徒四切。古音在十七部。漢書或叚爲第但也之第。

说文解字新编解释

地的图片

“地”是会意兼形声字。金文与“隧”同源,会一豕(猪)从高崖坠地之意。小篆改为从土,也声。隶变后楷书写作“地”。

《说文·土部》:“地,元气初分,轻清阳为天,重浊阴为地。万物所陈列也。从土,也声。”(地,浑沌之气刚刚分离,轻气、清气、阳气上升为天,重气、浊气、阴气下降为地。地是万物陈列的地方。从土,也声。)

“地”的本义是大地,与“天”相对。引申指地面。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又引申指地区、场所。如“此地”。用于抽象意义,指所处的位置或环境。如“置之死地而后生”。又指思想、心理活动的领域。如“很有见地”。

字源字型

地的字源演变

提示:点击图片可放大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