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 chù
基本解释
触的基本解释
触 chù
1.接触;碰;撞:~电。一~即发。
2.感动;触动:感~。~发。
详细解释
触的详细解释
〈动〉
(形声。从角,蜀声。本义:以角撞物)
用角抵人或物
触,牴也。——《说文》
兽穷则触。——《新序杂事》
触槐而死。——《左传》
羝羊触藩。——《易·大壮》
又如:触藩(以角触撞藩篱);触藩羝羊(公羊抵触藩篱,角被挂,无法摆脱很焦急)
撞,碰
手之所触。——《庄子·养生主》
又如:触损(伤害);触抵(抵触顶撞);触搏(撞击)
接触 。
如:触物(接触景物、事物);触桶(便桶);触冒(接触,冒着)
遇到;遭受
触草木,尽死。——柳宗元《捕蛇者说》
又如:触受(触及,遭受);触值(遭遇);触祸(遭受祸殃)
触动 [move one's heart]。
如:触情(因遇到外物而兴起的感情或感想);触兴(遇到外物而兴起感想)
干犯,冒犯
去礼义,触刑法。——《汉书·元帝纪》
又如:触突(触犯;刺激);触抵(触犯罪过);触冒(冒犯,冲犯)
〈名〉
佛家语。与色、声、香、味、法合称“六尘”
人之嗜欲,著于声、色、香、味、触、法,而仁义即由嗜欲而起。——章炳麟《菌说》
姓
康熙字典
触的康熙字典解释
触 【酉集上】【角字部】
【古今注】音紅。白魚赤尾者曰触。一曰魧。或曰雌者曰白魚,雄者曰触魚。亥集有𩶥字,同。魧,原从角从亢作。又𩵸,魧字之譌。
说文解字
触的说文解字解释
抵也。从角蜀聲。
牴也。牛部曰。牴,觸也。从角。蜀聲。尺玉切。三部。
说文解字新编解释
“触”是形声字。金文从角,蜀声。小篆字形变化不大,只是线条化、整齐化了。隶变后楷书写作“觸”。汉字简化后写作“触”。
《说文·角部》:“觸,抵也。从角,蜀声。”(觸,用角抵触。从角,蜀声。)
“触”的本义为用角抵。引申为碰撞。如《韩非子·五蠹》:“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就是说,兔子奔跑时撞到树桩上,脖子折断而死去。
两角相抵,争斗的两者必然会互相接触,所以又引申为碰到、挨上。如成语“一触即溃”。用于抽象意义,指因某种刺激而引起的(感情变化等)。如“感触”、“触动”。
由碰撞引申为冒犯。如“触怒龙颜”、“触犯天条”等。
用作佛家用语,跟色、声、香、味、法,合称“六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