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建材 中网化工 中网机械 牛涂网 中网体坛 中网生活 中网沥青 中网涂料 中网机器人 中网塑料 中网橡胶 中网玻璃 美美日记 中网资讯 广东熊猫网 读后感 读后感问答 读书笔记 胎教大全 汉语字典 成语大全 造句大全 组词查询 近义词 反义词 故事大全 英语单词 英语近义词反义词 英语例句大全 英语缩写大全 知识问答 三字经 数字大小写转换 邮编查询 脑筋急转弯 歇后语 百家姓
当前位置: 百家姓大全 >

输入姓氏,例如查找 张 姓起源,输入 “张” 或 “zhang” 即可

丸


姓氏:丸(繁体:丸)
拼音:wán
人口:约 1 千
排名:第 1249 位
分类: -
常用: 稀有姓氏

丸姓的百家姓排名

时间排名时间排名时间排名
最新12492018年2014年
2013年2007年2006年
1995年1987年1982年
明朝元朝宋朝
北宋

丸姓的起源

丸姓源于中国古代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政权高句丽,丸都(故地在今吉林集安),为汉时高句丽国故都,以地名为姓是为丸姓。

丸姓的分布

山西阳泉、临汾,北京,湖北武汉,江西丰城,浙江奉化,湖南祁东,云南昌宁,吉林扶余,内蒙古鄂尔多斯等地均有此姓。

丸姓 郡望

丸都

丸都山城(或丸都城、丸都),是高句丽第二个都城,其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在现吉林省集安市西面的丸都山上,距集安市区2.5公里左右,海拔最高处为676米。丸都是高句丽都城“国内城”的军事守备城,又和“国内城”相互依附,互为都城,也曾作为高句丽都城使用,成为世界王都建筑史上复合式王都的特殊模式。

丸都城开始的名字是“尉那岩城”。西汉元始三年(公元3年),高句丽迁都到“国内城”,并筑 “尉那岩城”为其卫城。东汉建安二年(197年),高句丽与公孙氏政权发生过一次大规模战争,高句丽败,“国内城”被毁。建安三年(198年),高句丽第十代王山上王扩建尉那岩城,并将尉那岩城更名为丸都城。建安十四年(209年),山上王迁都于丸都。直到北魏始光四年(427年),高句骊长寿王时,为躲避北魏的威胁,以及巩固在朝鲜半岛上的势力,高句骊都城再迁至平壤城(即今朝鲜平壤市东北六七公里处的大圣山城和安鹤宫城),再迁都平壤,国内城和丸都城都一直是高句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此后国内城作为“别都”, 列高句丽三京之一。丸都山城于246年和367年先后两次被毁,后又重建。

唐朝和新罗的联军灭高句丽后,国内城为唐朝安东都护府之哥勿州驻地。渤海国时期,为其西京所辖的桓州。辽代仍为桓州。清代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辑安(今集安)建治后为其所辖。

丸都城的地理特点是北高南低,东、西、北三面城垣外临陡峭的绝壁,内抱较为平缓的坡地,平面呈不规则的四边形,形如簸萁状。城周长为6395米,有城门6处,南侧谷口处有一处瓮门,东北面城墙上各发现两处门址,南墙西部有一处城门址,西城墙上至今未发现门址。城内有泉水两处,一在城西北角,一在城东山脚下。在南城门汇于一处,经瓮门下涵洞注入通沟河。城内宫殿遗址在东侧山坡下,南北长96.5米,东西宽80米。

丸姓 姓氏源流

一、wán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山西之阳泉、临汾,湖北之武汉等地均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有载;《中文大字典》转引《姓苑》亦收。汉代有丸步。

丸姓的郡望

丸都

丸都山城(或丸都城、丸都),是高句丽第二个都城,其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在现吉林省集安市西面的丸都山上,距集安市区2.5公里左右,海拔最高处为676米。丸都是高句丽都城“国内城”的军事守备城,又和“国内城”相互依附,互为都城,也曾作为高句丽都城使用,成为世界王都建筑史上复合式王都的特殊模式。

丸都城开始的名字是“尉那岩城”。西汉元始三年(公元3年),高句丽迁都到“国内城”,并筑 “尉那岩城”为其卫城。东汉建安二年(197年),高句丽与公孙氏政权发生过一次大规模战争,高句丽败,“国内城”被毁。建安三年(198年),高句丽第十代王山上王扩建尉那岩城,并将尉那岩城更名为丸都城。建安十四年(209年),山上王迁都于丸都。直到北魏始光四年(427年),高句骊长寿王时,为躲避北魏的威胁,以及巩固在朝鲜半岛上的势力,高句骊都城再迁至平壤城(即今朝鲜平壤市东北六七公里处的大圣山城和安鹤宫城),再迁都平壤,国内城和丸都城都一直是高句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此后国内城作为“别都”, 列高句丽三京之一。丸都山城于246年和367年先后两次被毁,后又重建。

唐朝和新罗的联军灭高句丽后,国内城为唐朝安东都护府之哥勿州驻地。渤海国时期,为其西京所辖的桓州。辽代仍为桓州。清代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辑安(今集安)建治后为其所辖。

丸都城的地理特点是北高南低,东、西、北三面城垣外临陡峭的绝壁,内抱较为平缓的坡地,平面呈不规则的四边形,形如簸萁状。城周长为6395米,有城门6处,南侧谷口处有一处瓮门,东北面城墙上各发现两处门址,南墙西部有一处城门址,西城墙上至今未发现门址。城内有泉水两处,一在城西北角,一在城东山脚下。在南城门汇于一处,经瓮门下涵洞注入通沟河。城内宫殿遗址在东侧山坡下,南北长96.5米,东西宽80米。

丸姓的堂号

-

丸姓的姓氏源流

一、wán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山西之阳泉、临汾,湖北之武汉等地均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有载;《中文大字典》转引《姓苑》亦收。汉代有丸步。

丸姓的历史名人

丸姓古代名人

丸步汉时人,

百家姓首字母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生肖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