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建材 中网化工 中网机械 牛涂网 中网体坛 中网生活 中网沥青 中网涂料 中网机器人 中网塑料 中网橡胶 中网玻璃 美美日记 中网资讯 广东熊猫网 读后感 读后感问答 读书笔记 胎教大全 汉语字典 成语大全 造句大全 组词查询 近义词 反义词 故事大全 英语单词 英语近义词反义词 英语例句大全 英语缩写大全 知识问答 三字经 数字大小写转换 邮编查询 脑筋急转弯 歇后语 百家姓
当前位置: 百家姓大全 >

输入姓氏,例如查找 张 姓起源,输入 “张” 或 “zhang” 即可

枚


姓氏:枚(繁体:枚)
拼音:méi
人口:约 1 千
排名:第 1261 位
分类: -
常用: 稀有姓氏

枚姓的百家姓排名

时间排名时间排名时间排名
最新12612018年2014年
2013年2007年2006年
1995年1987年1982年
明朝元朝宋朝
北宋

枚姓的起源

枚(Méi)姓源流单纯,源出有一: 出自周代有衔枚氏官职,其后以官名为氏。周代时,设有掌管各种禁令的官:有雍氏(掌沟渎之禁)、萍氏(掌水禁)、司寤氏(掌宵禁)、司烜氏(掌火禁)、野庐氏(掌路禁)、脩闾氏(掌国中路禁)、衔枚氏(禁喧哗)等共七职。由于禁令近于刑法,故属之司寇。据《周礼·秋官·衔枚氏》载“谓衔枚氏掌司嚣,释曰:以衔枚不得语,是止嚣之官。”衔枚氏之后,以祖上官名为荣,遂以官名中的枚字为姓,称为枚氏。

枚姓的分布

枚姓望居淮南郡(汉曾置淮南国,治六安,今安徽省六安北,后迁寿春,今寿县。魏亦曾置淮南国,后为淮南郡,辖境均在今安徽淮河以南地区。隋亦以寿州为淮南郡,唐为寿州寿春郡。唐有淮南道,治扬州,自今湖北应山、安陆、应城以东,淮以南、江以北,均在境内。中叶以后,置淮南节度使,亦治扬州。宋有淮南路,治扬州。后分为东西二路。西界在今湖北黄陂、河南光山一带。东西二路分界约在今安徽省凤阳、和县一带)。

枚姓 郡望

淮南郡:①汉曾置淮南国,治六安(今安徽省六安北),后迁寿春(今寿县)。魏亦曾置淮南国,后为淮南郡,辖境均在今安徽省淮河以南地区。隋亦以寿州为淮南郡(唐为寿州寿春郡)。②唐有淮南道,治扬州,自今湖北省应山、安陆、应城以东,淮以南、江以北,均在境内。中叶以后,置淮南节度使,亦治扬州。

枚姓 姓氏源流

一、méi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山西之临汾,湖北之武汉、监利,湖南之益阳等地均有分布。汉族、苗族、土家族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之《氏族略》亦载;《姓氏考略》载其源:

1、其注据《路史》云:“商后有枚氏。”则此当系出子姓。

2、其注引《史记·索隐》云:“盖以《周官》衔枚氏而得姓。”衔枚氏,《周礼·秋官》之属,职掌禁止军中喧哗。望出淮阴。六国时有贤人枚被;汉代有弘农太守枚乘;明代有枚伦,刑部主事;又有枚应发,吴县人,事母至孝。

枚姓的郡望

淮南郡:①汉曾置淮南国,治六安(今安徽省六安北),后迁寿春(今寿县)。魏亦曾置淮南国,后为淮南郡,辖境均在今安徽省淮河以南地区。隋亦以寿州为淮南郡(唐为寿州寿春郡)。②唐有淮南道,治扬州,自今湖北省应山、安陆、应城以东,淮以南、江以北,均在境内。中叶以后,置淮南节度使,亦治扬州。

枚姓的堂号

-

枚姓的姓氏源流

一、méi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山西之临汾,湖北之武汉、监利,湖南之益阳等地均有分布。汉族、苗族、土家族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之《氏族略》亦载;《姓氏考略》载其源:

1、其注据《路史》云:“商后有枚氏。”则此当系出子姓。

2、其注引《史记·索隐》云:“盖以《周官》衔枚氏而得姓。”衔枚氏,《周礼·秋官》之属,职掌禁止军中喧哗。望出淮阴。六国时有贤人枚被;汉代有弘农太守枚乘;明代有枚伦,刑部主事;又有枚应发,吴县人,事母至孝。

枚姓的历史名人

枚姓古代名人

枚乘汉初(公元前?-公元前140),文学家。字叔,淮阴人。从小对文学就有着浓厚的兴趣。其中,《汉书·艺文志》著录枚乘赋九篇,其国的《七发》是他的代表作。后来他写辞赋出了名,就离乡远游寻求生活的出路。不久,他来到了物阜丰的广陵,在吴王刘濞言中当了一名郎中(文学侍从)。枚乘不仅善于文辞,而且富有胆识。当他得知吴王刘濞酝酿反叛汉朝廷时,便及时上书劝阻,但刘濞不予理睬,他就毅然离吴投梁,被梁孝王刘武奉为上宾。为了维护统一,制止分裂,枚乘再一次上书谏阻吴王,但吴王一意孤行,仍然不予理睬。公元前154年,刘濞联合其他六个王国起兵反叛中央朝廷,结果仅仅三个月时间,就被汉景帝平定了下去。由于枚乘屡次上书,所以他善谏的声名大著。汉景帝任命他为弘农都尉,但他不乐意担任地方官吏,觉得还是作赋论文自在,于是称病辞官,复回梁国。梁孝王刘武的宾客都善作赋,但以枚乘为最高。刘武死后,宾客尽散,枚乘回淮安老家居住。汉武帝刘彻做太子时就已仰慕枚乘的名声,待到即位以后,特地用“安车蒲轮”征召他到京城长安去,此时枚乘已年迈体衰,结果病死在途中。

枚皋(公元前153-公元前?),字少孺,枚乘庶子,也是有名的汉赋作家。当年枚乘从梁国重故里时,皋的母亲不肯相随,于上枚乘留钱给皋,让他陪伴母亲。枚皋深受父亲熏陶,自幼爱好文学,并且善于辞赋。十七岁那年,他上书梁共王,梁共王非常赏识他的才学,便召他为郎。三年后,枚皋因遭受谗言获罪,家室被没收,他只身逃到京都长安,幸逢大赦,他就上书北阙。当初枚乘病死后,汉武帝曾下诏寻找他的后代,枚皋自陈是枚乘的儿子,汉武帝喜出望外,便立即召见,并命他当殿作赋。枚皋才思敏捷,下笔立就,从此深得汉武帝的宠爱,不久便拜他为郎,后来还派他出使匈奴。此时的枚皋可说是平步青云,但是他并不迷恋权势,苟合时尚;相反,史载他“不通经术”,这在当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时势下,就更加显得可贵了!枚皋不同于当时一般文人之处还表现在他谈叶滑稽,不拘礼节,经常在汉武帝面前调笑取乐,但是只要有机会,他便直言切谏。当汉武帝滥用人力物力,修建奢华的上林苑时,他就曾和东方起上书反对。《汉书.艺文志》说枚皋有赋一百二十篇,确实是汉赋的一个多产作家,不过其成就比起枚乘来,自然逊色多了。今淮安河下有枚亭、枚公河、枚里街,皆为纪念枚氏父子。

百家姓首字母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生肖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