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建材 中网化工 中网机械 牛涂网 中网体坛 中网生活 中网沥青 中网涂料 中网机器人 中网塑料 中网橡胶 中网玻璃 美美日记 中网资讯 广东熊猫网 读后感 读后感问答 读书笔记 胎教大全 汉语字典 成语大全 造句大全 组词查询 近义词 反义词 故事大全 英语单词 英语近义词反义词 英语例句大全 英语缩写大全 知识问答 三字经 数字大小写转换 邮编查询 脑筋急转弯 歇后语 百家姓
当前位置: 百家姓大全 >

输入姓氏,例如查找 张 姓起源,输入 “张” 或 “zhang” 即可

鼓


姓氏:鼓(繁体:鼓)
拼音:
人口:不足千人
排名:第 1469 位
分类: -
常用: 稀有姓氏

鼓姓的百家姓排名

时间排名时间排名时间排名
最新14692018年2014年
2013年2007年2006年
1995年1987年1982年
明朝元朝宋朝
北宋

鼓姓的起源

鼓姓主要源自:姬姓、姒姓。

鼓姓起源一

源于姬姓,出自黄帝之子夷鼓,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传,远古黄帝时期,将自己的一个儿子夷鼓封于采邑(今北京通州)。在夷鼓的后裔子孙中,有人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者,称采氏;也有人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夷鼓氏,后省文简改为单姓鼓氏、夷氏,皆世代相传至今,其鼓氏史称正宗,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鼓姓起源二

源于姒姓,出自夏禹帝之豕韦氏,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豕韦氏,是夏王朝子姓氏族的同盟部落,以豕(猪)为图腾,建有鼓姓国。鼓姓国,故址在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的东南部,亦称“豕韦国”。夏王朝末期,商汤乘机灭豕韦部落的鼓姓国,豕韦氏族人残部迁逃至沫邑(今河南淇县)居住,继续繁衍生息,其后裔子孙中有以故国名称为姓氏者,称鼓氏,亦有以居邑名称为姓氏者,称殷氏、淇氏、沫氏等,皆世代相传至今。

今河南省淇县的云梦山上有一通元朝时期的《王恽碑》,在碑文中追忆有其事。

鼓姓起源三

源于白狄族,属于以国名为氏。狄,是以国为氏的姓氏,出自参卢氏。狄族的始祖叫做孝伯,又叫做考伯,其族发源于狄成(今山东高青)孝伯是炎帝姜氏的后裔,因为在参卢(今山西高平)居住,所以又叫做参卢氏。其族支亦称狄族,主要活动于齐、鲁、晋、卫诸侯国之间。其后世子孙于是以族名为自己的姓氏,称狄氏,史称其为“白狄”。白狄族的一支后来在毋极(今河北无极)建立了鼓国,子爵,称鼓子,史书记载其为“春秋鼓国,白狄别种。”到了春秋晚期,鼓国的君主名叫鸢鞮。周景王姬贵十八年(晋昭公姬夷五年,公元前527年)八月,晋昭公派中行穆子荀吴发动攻击鲜虞之战,顺带着袭击鼓国,晋军统令、公族大夫中行穆子采取了围而不击之策,很快鼓国城内粮草耗光,就此轻松灭之,还俘虏了鼓国君主鸢鞮。这在史籍《左传·昭公十五年》中有记载:“晋荀吴率师伐鲜虞,围鼓。鼓人或请以城叛,穆子弗许……鼓人告食竭力尽,而后取之。克鼓而反,不戮一人,以鼓子鸢鞮归。”

鼓国灭亡之后,其王族后代以及部分国人中便有以故国名称为姓氏者,称鼓氏,世代相传至今。后来,该支鼓氏族人有在战国末期辗转迁徙进入西南地区者,后逐渐融合于古羌族,成为今天壮族的先民之一。

鼓姓起源四

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时期官吏鼓人,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据典籍《周礼·地官》记载:“鼓人,掌教六鼓四金之声乐,以利军强,以正田役。”郑玄注释道:“即音声五声合和者。”鼓人,是西周时期所设置的官称,隶属于地官府司管辖,是专职教习六鼓四金之声的官吏,后世称为“鼓吏”,也就是宫廷王府中掌管和教授音乐的官员。按古制《周礼》的规定,“六鼓”的鼓名与用途是:雷鼓——鼓神祀,灵鼓——鼓社祭,路鼓——鼓鬼飨,鼖鼓——鼓军事,鼛鼓——鼓役事,晋鼓——鼓金奏。“四金”的金名与用途是:金绰——和鼓,金锚——节鼓,金饶——止鼓,金铎——通鼓。视以上字面,即可知其鼓、金的作用。鼓,自古以来就被称之为“乐之魂”,至今仍是中外各种小、中、大型乐队中扳定乐律的核心。在今天,不论中、外,鼓乐的等级考核要比钢琴的等级考核要艰难许多,在同等的乐理、天赋、习练条件下,许多人可以考得过钢琴十级,却考不过鼓乐六级——所有的国际大师级音乐指挥家,必通鼓乐。南北朝时期的北周曾仿周制,设有“司鼓中士”,官正二命,下设司鼓下士等,隶属于地官府。在晋朝时期,改设为“鼓吹令”,下有鼓吹丞等,掌管音乐鼓吹,隶属于太常寺。唐朝时期,在九寺之一的太常寺下设“鼓吹署”,掌管皇帝仪仗的音乐鼓吹,设置有鼓吹署令二人,从七品,以下有鼓吹署丞二人,从八品。到了北宋初期,设有“鼓司”,在宋真宗赵恒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改为“登闻鼓院”,后又改称“鼓吹局”,在宋徽宗赵佶崇宁初年(公元1102年)又改为“大晟府鼓案”,此机构后又传至朝鲜半岛,成为朝鲜政权宫廷的乐制。

古代“鼓吏”多有世袭者,子孙后裔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鼓氏,世代相传至今。

鼓姓的分布

鼓氏是一个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但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一千位,在台湾省则没有,以朝歌、毋极为郡望。

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柳州市,陕西省的南郑市,山东省的乐陵市,辽宁省的调兵山市等地,均有鼓氏族人分布。

鼓姓 郡望

朝 歌:亦称殷国、雅歌、沫邑、淇县、临淇。殷商中晚期都城。西周王朝建立之后,卫国都朝歌近四百年,春秋时期改为朝歌邑,属晋国。战国时期属魏国。秦朝时期朝歌邑属三川郡。秦朝末期,西楚霸王项羽分魏地析置殷国,都城设于朝歌。西汉初期,于殷国旧址设朝歌县,属河内郡。新王莽时改朝歌为雅歌。东汉时期又复置朝歌县,汉建安时期年改属魏郡。三国时期曹魏国升朝歌为郡属冀州,辖朝歌、汲、共、林虑、获嘉、修武六县。晋朝时期改歌朝郡为汲郡,朝歌县属之,属冀州。南北朝时期,刘宋政权改朝歌县属司州部河内郡。北魏十七分朝歌西北置临淇县,属林虑郡。东魏天平元年复置朝歌县,东魏天平二年分朝歌县北为魏德县。北周武帝改义州(今河南卫辉)为汲郡,治所在朝歌。隋朝时期初年改汲郡为卫州,隋大业二年(丙寅,公元606年)废清淇县和朝歌县,改置卫县,改置汲郡于县治。唐朝贞观元年(丁亥,公元627年)改朝歌殷墟地以西为卫县鹿台乡。五代时期、宋朝时期、金国时期因之。元朝宪宗五年(乙卯,公元1255年)于鹿台乡置淇州,卫县废为集,并置临淇县;元至元三年(丙寅,公元1266年)废临淇县入淇州。明朝洪武元年(戊申,公元1368年)改淇州为淇县,属卫辉府。清朝、民国时期因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淇县因之。1954年淇县并入汤阴县,1962年恢复淇县建制,1986年由属安阳市辖改属鹤壁市辖至今。

毋极县:即今河北省的石家庄市无极县。春秋时期隶属鲜虞,鲁隐公元年(庚申,公元前722年)大夫毋骇帅兵侵占极邑(今山东鱼台极亭),极侯出奔燕。燕即封侯于此地(今河北无极),此又称此地为极邑,鲁隐公二年(辛酉,公元前721年)大夫毋骇又帅兵北侵灭极,更名为毋极,取其灭极之意。战国时期归中山国。秦朝时期建苦陉县,汉朝时期置毋极县,唐武则天万岁通天二年(丁酉,公元697年)定名为无极县,改毋为无,即无极至今。清雍正十二年(甲寅,公元1734年)属正定府,民国二年(癸丑,公元1913年)置范阳道,辖无极县,民国十七年(戊辰,公元1928年)废道,无极县直属河北省。1949年8月1日无极县划归河北省定县专区,1954年4月改属石家庄专区,1958年无极、藁城合并为藁城县,1962年三县复置,仍为无极县。

鼓姓 堂号

朝歌堂:以望立堂,亦称殷国堂、雅歌堂、沫邑堂、淇县堂、临淇堂。

毋极堂:以望立堂,亦称无极堂。

鼓姓 姓氏源流

一、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浙江之景宁,江西之宜丰,辽宁之清原,山西之太原、忻州、临汾及雁北地区均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鼓子鸢鞮之后也。白狄别种。今祁州鼓城县是其地也。”此以国为氏。(按:鼓国在今河北晋县。望出博陵。)

鼓姓的郡望

朝 歌:亦称殷国、雅歌、沫邑、淇县、临淇。殷商中晚期都城。西周王朝建立之后,卫国都朝歌近四百年,春秋时期改为朝歌邑,属晋国。战国时期属魏国。秦朝时期朝歌邑属三川郡。秦朝末期,西楚霸王项羽分魏地析置殷国,都城设于朝歌。西汉初期,于殷国旧址设朝歌县,属河内郡。新王莽时改朝歌为雅歌。东汉时期又复置朝歌县,汉建安时期年改属魏郡。三国时期曹魏国升朝歌为郡属冀州,辖朝歌、汲、共、林虑、获嘉、修武六县。晋朝时期改歌朝郡为汲郡,朝歌县属之,属冀州。南北朝时期,刘宋政权改朝歌县属司州部河内郡。北魏十七分朝歌西北置临淇县,属林虑郡。东魏天平元年复置朝歌县,东魏天平二年分朝歌县北为魏德县。北周武帝改义州(今河南卫辉)为汲郡,治所在朝歌。隋朝时期初年改汲郡为卫州,隋大业二年(丙寅,公元606年)废清淇县和朝歌县,改置卫县,改置汲郡于县治。唐朝贞观元年(丁亥,公元627年)改朝歌殷墟地以西为卫县鹿台乡。五代时期、宋朝时期、金国时期因之。元朝宪宗五年(乙卯,公元1255年)于鹿台乡置淇州,卫县废为集,并置临淇县;元至元三年(丙寅,公元1266年)废临淇县入淇州。明朝洪武元年(戊申,公元1368年)改淇州为淇县,属卫辉府。清朝、民国时期因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淇县因之。1954年淇县并入汤阴县,1962年恢复淇县建制,1986年由属安阳市辖改属鹤壁市辖至今。

毋极县:即今河北省的石家庄市无极县。春秋时期隶属鲜虞,鲁隐公元年(庚申,公元前722年)大夫毋骇帅兵侵占极邑(今山东鱼台极亭),极侯出奔燕。燕即封侯于此地(今河北无极),此又称此地为极邑,鲁隐公二年(辛酉,公元前721年)大夫毋骇又帅兵北侵灭极,更名为毋极,取其灭极之意。战国时期归中山国。秦朝时期建苦陉县,汉朝时期置毋极县,唐武则天万岁通天二年(丁酉,公元697年)定名为无极县,改毋为无,即无极至今。清雍正十二年(甲寅,公元1734年)属正定府,民国二年(癸丑,公元1913年)置范阳道,辖无极县,民国十七年(戊辰,公元1928年)废道,无极县直属河北省。1949年8月1日无极县划归河北省定县专区,1954年4月改属石家庄专区,1958年无极、藁城合并为藁城县,1962年三县复置,仍为无极县。

鼓姓的堂号

朝歌堂:以望立堂,亦称殷国堂、雅歌堂、沫邑堂、淇县堂、临淇堂。

毋极堂:以望立堂,亦称无极堂。

鼓姓的姓氏源流

一、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浙江之景宁,江西之宜丰,辽宁之清原,山西之太原、忻州、临汾及雁北地区均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鼓子鸢鞮之后也。白狄别种。今祁州鼓城县是其地也。”此以国为氏。(按:鼓国在今河北晋县。望出博陵。)

鼓姓的历史名人

百家姓首字母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生肖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