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桥遗梦(梅丽尔·斯特里普主演)》_读后感_2100字

读后感

《廊桥遗梦(梅丽尔·斯特里普主演)》_读后感2100字

第一次一次性看了两遍的书,英文一遍,中文一遍,也是此书才让我了然读原著和读译著的不同,那种原著英文字母所传递的情感给心底带来的震撼是译文给不了的。虽然很多陌生的单词,但一点都不妨碍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

这么有兴趣的来读一本书,真的是出于情感的需要。额,不要误解,虽然在疫情期是吃饱了有点撑,但不至于到瞎想的境地,只是那也是四天的相处、也是互相好感的四天的现实,结局却如此不同,以至于耿耿于怀,耿耿于怀,想到电影版的《廊桥遗梦》,想到世间最美好的东西,想重温在脑海上演。

不知道罗伯特·金凯德的那句话(In a universe of ambiguity, this kind of certainty comes only once, and never again, no matter how many lifetimes you live.)到底说到了多少人的心坎里,但无论如何,只有能让这句话到达心底的人才是幸福的吧。毕竟,这一世,为生活而经历的人不在少数。一度以为,抛开马克思唯物主义的以为,上苍要厚待于我,无所期待的相识、无所预料的相谈和好感,甚至于直到现在,我依然保留着当时的那种不真实感,超级感恩地告诫自己“就算没有任何结果,有那四天已经足够。”可这毕竟是告诫,如今全然化为不甘心也无可奈何的安慰了。但是回过头来看,跟Kincaid和Francesca相比,这点纠结竟也能释然很多。是因为纠结和怀念那仅有的四天才开始看的此书,结果却意外地解开了自己心里的疙瘩。

唯物论承认偶然性的存在,但却鲜有人能够解释那偶然的相遇源自何处。那个黄昏,恰巧Kincaid要去拍Rosaman桥,恰巧把他的Harry卡车停在了Francesca家的门前,恰巧Francesca在门口并一眼便沦陷在这个老牛仔的轮廓中,上了车、指了路、吃了饭、散了步、告了别。被日子消磨了内心渴望的大部分人也就止于此了吧,留在心底一遍遍回放这愉悦的短暂相遇,一天、两天、三天,终封存在心底继续琐碎的日常,往后的往后,偶尔在饭后与人能谈起也算不错了。可Francesca并非如此,她心里曾住过叶芝,有浪漫的种子,也有豁出去的勇气,于是桥头上有了那晃了Kincaid一眼的白色纸条“If youd like supper again when white moths are on the wing, come by tonight after youre finished. Anytime is fine.”好吧,故事开始了,寄居在两人余生,时刻不停思念不止的故事开始了。有的读者认为,解读这场相遇为爱情是对婚外情的粉饰。诚然,这是一场婚外情,但只用婚外情去定义未免对两人太不公平。往后的余生,说长也短的十来年,Kincaid可是把那张纸条作为信物一直留在身上,把Francesca的名字刻在项圈里,笔下流出的是思念的“Falling from Dimension Z”, 酒馆里不停求播的的是“Autumn Leaves”,已苍老的故事叙述者的眼泪,还有那寄来的包裹里的信物和相机。而Francesca不停地看National Geographic,收集简报,不肯丢弃厨房里那张桌子,点燃蜡烛阅读来信的生日仪式。只是四天,却搭上余生来铭记和怀念,这不是婚外情。52岁和45岁,是偶然的开始,也是必然的分别,却心心念念了余生,让故事永恒,是爱情啊。因为爱情,哪会讲道理看时机呢,来便来,爱便爱,至纯至性至真,无外乎任何形式 。

身体是诚实的也是敏感的。“身体里像有些什么”的感觉两人最先体会到,一段猝不及防的感情最先可能都始于诚实的身体。可身体一旦有反应,一般都会被认为是情色,仔细想来色和爱之间的确很难界定。但对于这段的描述,很不情色,唯美,满是力量纠缠里透着情感温柔释放,彼此皆然。那是爱与情的统一,是彼此情感的互鸣,是最美好的存在,虽不曾经历,但也为能有如此的存在而开心到溢泪,到惊叹,到感动。便是这人情,引得只羡鸳鸯不羡仙。

但故事既有开始必有结束。讶异于Francesca对于家庭的责任,为人妻为人母的伟大,也欣慰于Kincaid的懂。如今,不想去凑活婚姻,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基于对这种遇见必然遗憾的恐惧。Kincaid皮卡车那不断闪动的左转灯,模糊在了雨雾之中,无法自持的Francesca的眼泪,为常含贬义的婚外情扭转了意义,不曾批判,因为它的成全,因为两人共同缔造的第三人。很多人都在以此探讨爱情与责任,可又有何意义,难道大家不明了吗?是责任成就了这段爱情。也许放下家庭,跟Kincaid当游客一起流浪会有别样的人生,但那种人生太过普通,丝毫不及相隔万里热爱思念来的珍贵,故事永恒恰恰在于爱情缺憾和责任的完满。不得不说Kincaid很有眼光,Francesca确是充满智慧又理性的女人。可艺术作品毕竟是作品,我还是更愿意一日三餐四季在身边常拌嘴偶亲密,这人间烟火终究是更有魅力。

本书的构成也很有特点,以女主的两个孩子开文然后收尾。在那个封建的小村里,Michael和Carolyn虽婚姻也不幸,却对母亲的所为理解并心疼,从侧面也反应出Francesca的智慧所在。对那个酒吧里歌手的探访也成为了Kincaid人格魅力最精彩的侧面描写。作者、男女主角,孩子和丈夫、酒吧里的歌手,好像也没几个人,却在不同的视角里完整了一个最美的故事。恰似人生,擦肩而过的那么些,可以写进自己故事里的,的确也没几个,也许那个让自己最精彩的人,也就是相处了不长的他。

我常常还是会想到他,想到我们一起玩耍的四天,所有的团员里他是年龄最大的一个,成熟稳重。Kincaid有很经典的牛仔打扮,他也是很简单的干净,我如今还是不能很自如的像作者那样描述他的样子,只知道他是我心中完美的存在,清晰的形象根本无法抹去。我知道现在这结局是场必然,悄咪咪的解慰自己的同时又悄咪咪的暗生期待,以至于难识他人。我们不是Kincaid和Francesca,没有轰轰烈烈的4天,只是相谈甚欢并有过“来日方长”的相约,但我清楚这约相忘于江湖了。与廊桥遗梦的悲剧美相比,我这就是悲催的结束。哈哈哈哈,无妨,人类之所以伟大,就在于无限的希望啊。

希望疫情早点结束,希望我们都有心跳200下的悸动,希望我们都看着天边的星辰,脚下不停歇,够不着却也越来越近。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2334157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