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建材 中网化工 中网机械 牛涂网 中网体坛 中网生活 中网沥青 中网涂料 中网机器人 中网塑料 中网橡胶 中网玻璃 美美日记 中网资讯 广东熊猫网 读后感 读后感问答 读书笔记 胎教大全 汉语字典 成语大全 造句大全 组词查询 近义词 反义词 故事大全 英语单词 英语近义词反义词 英语例句大全 英语缩写大全 知识问答 三字经 数字大小写转换 邮编查询 脑筋急转弯 歇后语 百家姓
当前位置: 百家姓大全 >

输入姓氏,例如查找 张 姓起源,输入 “张” 或 “zhang” 即可

超


姓氏:超(繁体:超)
拼音:chāo
人口:约 1 千
排名:第 1252 位
分类: -
常用: 稀有姓氏

超姓的百家姓排名

时间排名时间排名时间排名
最新12522018年2014年
2013年2007年2006年
1995年1987年1982年
明朝元朝宋朝
北宋

超姓的起源

超姓超姓起源一

源于羌族,出自古党项羌颇超氏部落,属于以部族名称汉化为氏。超氏,出自古羌族颇超氏。后汉化省文为颇氏、超氏,亦有为李氏者。晋朝时期上虞(今浙江上虞)即有该族超氏分布。到唐僖宗广明二年(公元881年),党项羌人拓跋思恭在夏州(今内蒙古与陕西交界处的白城子)建立了夏州政权,辖夏、绥、银、宥四州。夏国是以陕、甘、宁、青一带的党项羌族为主体,包括西北其他民族在内组建的国家。党项羌族有细封氏、费听氏、往利氏、颇超氏、野利氏、米擒氏、拓跋氏八部,以拓跋部最强,起群首领导作用。后因受吐蕃不断的侵犯和骚扰,遂向唐朝政府申请内迁于陕西、宁夏一带。

宋仁宗天圣九年(公元1031年),夏国第十一世太祖李得明逝世,其子李元昊继位,号夏景宗。公元1032年,元昊改姓嵬名氏,自称“兀卒”(青天子),立国号为“大夏”。因在宋朝之西,宋人称其为“西夏”。初立的大夏国纪年为夏景宗显道元年。西夏疆域包括今甘肃大部、宁夏全部、陕西北部和青海、内蒙的部分地区,总共统辖三十二州,国都在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宋理宗宝庆二年(成吉思汗二十一年,公元1226年),蒙古成吉思汗率兵亲自伐夏。宋宝庆三年(成吉思汗二十二年,公元1227年),蒙古军猛烈攻占,尽破大夏国城邑,人民伤亡惨重。而成吉思汗也在该年病逝。为避免大夏国人民更大的伤亡和损失,第二十一世末帝李眈屈降。而蒙古诸将则尊成吉思汗遗命,仍将西夏末帝李眈杀之,并彻毁大夏诸代王陵。至此,夏国立国三百四十六年灭亡。夏国灭亡后,其国人后裔分散逃亡。

颇超氏一族大部分在历史演进中逐渐汉化,但仍有少部分保留了羌族本质,这部分羌族在今阿坝州理县桃坪乡、甘孜州丹巴等地仍有分布。

超姓超姓起源二

源于蒙古族,出自蒙古族超穆特部落,属于以部族名称汉化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蒙古族超穆特氏,亦称潮穆特氏,世居布尔噶苏台(木兰围场,今河北承德)。后有满族、锡伯族、达斡尔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Caomut Hala。

蒙古族、满族、锡伯族、达斡尔族超穆特氏,在清朝晚期以后有冠汉姓为超氏者。

超姓的分布

超氏是一个多民族的姓氏群体,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两千位,在台湾省则名列第一千二百十五位,主要分布在四川省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河北省的承德市等地。

超姓 郡望

上虞县:四千多年前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生活。相传父系氏族社会后期,虞舜避丹朱之乱来此。据郭沫若考证,殷商甲骨文中已有“上虞”地名。夏帝少康后属越国,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置上虞县,属会稽郡。新王莽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废上虞入会稽县,属会稽郡。东汉建武年间(公元25~56年)初恢复上虞县,属会稽郡。汉永建四年(公元129年),分上虞南乡入始宁县,同属会稽郡,历三国两晋南北朝不变。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废上虞、始宁入会稽县,先后属吴州、越州、会稽郡。唐朝初期,今上虞境仍为会稽县的一部分,属越州。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曾以剡县与故始宁地为嵊州,唐武德八年(公元625年)州废。唐天宝、至德年间(公元742~758年),属会稽郡。唐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后,仍属越州。唐贞元元年(公元785年)分会稽复置上虞。唐长庆元年(公元821年)并入余姚,次年复置,属越州。五代时属吴越国东府。北宋仍属越州。南宋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改越州为绍兴府。元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改绍兴府为绍兴路,元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复为绍兴府,上虞皆为其属县。清承明制。民国初年改府制为道制,上虞属会稽道。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废道制,直属于省。民国21年,属浙江省第七行政督察区。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属第三行政督察区。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属第二行政督察区。解放初属绍兴专区。1952年2月起属宁波专区,1964年9月起属绍兴专区。1968年6月起初属绍兴地区。1983年8月起属绍兴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上虞与绍兴县、余姚县相邻部分地区有几次变动。1954年秋,绍兴县东关区及汤浦区的四峰、渔浦、汤霞、四村、胜江五乡和富盛区的长东、保山、长塘、会胡4乡划入上虞。1956年11月,丰惠区永兴乡和下管区王家庄、大岭顶村划归余姚县,绍兴县川下村划归汤浦乡;1960年8月及1966年1月,下管大公社的大山、隐地、黑龙潭、悬岩、溪山五村以及陈溪公社戴王、糜家二村划归余姚县。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建县时县治设百官镇,唐长庆二年(公元822年)县治迁丰惠镇,1954年9月,县人民政府迁至百官镇。1992年10月18日上虞撤县设市。资料有待补充。

余杭郡:本来是秦朝的会稽郡所管辖的余杭县。东汉的时候又隶属于吴郡。南朝陈在此设置钱溏郡,隋朝的时候改名为余杭郡。其时辖地均在今浙江省境内杭山一带,有余杭山,地近太湖。

会稽郡: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于原吴、越地置郡,治所在吴县(今江苏苏州),辖境包括有江南、浙江省大部及皖南一部。西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会稽郡受督于扬州刺史部,时领二十六县,在今浙江省境内有十八县。东汉永建四年(公元129年)分吴、会稽为二郡,会稽移治山阴(今浙江绍兴),有浙闽之地。西汉时期辖地在今江苏省长江以南、茅山以东、浙江省大部份(仅天目山、淳安县西部小部分地区除外)、安徽省水阳江流域以东及新安江、率水流域一带及福建全省。三国时期孙吴国分设临海(今浙江台州)等郡后,其辖境缩小。晋太康二年(公元281年),以会稽地封骠骑将军孙秀,以郡为国,称会稽国。隋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平陈,省郡县,废会稽郡为越州,后又分山阴县置会稽县。清顺治年间移治到山阴县(今浙江绍兴)。民国时期合会稽、山阴二县为绍兴县。今为浙江省绍兴市。

超姓 堂号

余杭堂:以望立堂。

会稽堂:以望立堂。

上虞堂:以望立堂。

超姓 姓氏源流

一、chāo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河北之尚义,山西之太原,上海之松江,江西之金溪,福建之清流,广西之灌阳,广东之新会、高要、吴川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彝族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

超姓的郡望

上虞县:四千多年前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生活。相传父系氏族社会后期,虞舜避丹朱之乱来此。据郭沫若考证,殷商甲骨文中已有“上虞”地名。夏帝少康后属越国,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置上虞县,属会稽郡。新王莽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废上虞入会稽县,属会稽郡。东汉建武年间(公元25~56年)初恢复上虞县,属会稽郡。汉永建四年(公元129年),分上虞南乡入始宁县,同属会稽郡,历三国两晋南北朝不变。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废上虞、始宁入会稽县,先后属吴州、越州、会稽郡。唐朝初期,今上虞境仍为会稽县的一部分,属越州。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曾以剡县与故始宁地为嵊州,唐武德八年(公元625年)州废。唐天宝、至德年间(公元742~758年),属会稽郡。唐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后,仍属越州。唐贞元元年(公元785年)分会稽复置上虞。唐长庆元年(公元821年)并入余姚,次年复置,属越州。五代时属吴越国东府。北宋仍属越州。南宋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改越州为绍兴府。元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改绍兴府为绍兴路,元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复为绍兴府,上虞皆为其属县。清承明制。民国初年改府制为道制,上虞属会稽道。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废道制,直属于省。民国21年,属浙江省第七行政督察区。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属第三行政督察区。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属第二行政督察区。解放初属绍兴专区。1952年2月起属宁波专区,1964年9月起属绍兴专区。1968年6月起初属绍兴地区。1983年8月起属绍兴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上虞与绍兴县、余姚县相邻部分地区有几次变动。1954年秋,绍兴县东关区及汤浦区的四峰、渔浦、汤霞、四村、胜江五乡和富盛区的长东、保山、长塘、会胡4乡划入上虞。1956年11月,丰惠区永兴乡和下管区王家庄、大岭顶村划归余姚县,绍兴县川下村划归汤浦乡;1960年8月及1966年1月,下管大公社的大山、隐地、黑龙潭、悬岩、溪山五村以及陈溪公社戴王、糜家二村划归余姚县。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建县时县治设百官镇,唐长庆二年(公元822年)县治迁丰惠镇,1954年9月,县人民政府迁至百官镇。1992年10月18日上虞撤县设市。资料有待补充。

余杭郡:本来是秦朝的会稽郡所管辖的余杭县。东汉的时候又隶属于吴郡。南朝陈在此设置钱溏郡,隋朝的时候改名为余杭郡。其时辖地均在今浙江省境内杭山一带,有余杭山,地近太湖。

会稽郡: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于原吴、越地置郡,治所在吴县(今江苏苏州),辖境包括有江南、浙江省大部及皖南一部。西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会稽郡受督于扬州刺史部,时领二十六县,在今浙江省境内有十八县。东汉永建四年(公元129年)分吴、会稽为二郡,会稽移治山阴(今浙江绍兴),有浙闽之地。西汉时期辖地在今江苏省长江以南、茅山以东、浙江省大部份(仅天目山、淳安县西部小部分地区除外)、安徽省水阳江流域以东及新安江、率水流域一带及福建全省。三国时期孙吴国分设临海(今浙江台州)等郡后,其辖境缩小。晋太康二年(公元281年),以会稽地封骠骑将军孙秀,以郡为国,称会稽国。隋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平陈,省郡县,废会稽郡为越州,后又分山阴县置会稽县。清顺治年间移治到山阴县(今浙江绍兴)。民国时期合会稽、山阴二县为绍兴县。今为浙江省绍兴市。

超姓的堂号

余杭堂:以望立堂。

会稽堂:以望立堂。

上虞堂:以望立堂。

超姓的姓氏源流

一、chāo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河北之尚义,山西之太原,上海之松江,江西之金溪,福建之清流,广西之灌阳,广东之新会、高要、吴川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彝族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

超姓的历史名人

百家姓首字母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生肖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