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建材 中网化工 中网机械 牛涂网 中网体坛 中网生活 中网沥青 中网涂料 中网机器人 中网塑料 中网橡胶 中网玻璃 美美日记 中网资讯 广东熊猫网 读后感 读后感问答 读书笔记 胎教大全 汉语字典 成语大全 造句大全 组词查询 近义词 反义词 故事大全 英语单词 英语近义词反义词 英语例句大全 英语缩写大全 知识问答 三字经 数字大小写转换 邮编查询 脑筋急转弯 歇后语 百家姓
当前位置: 百家姓大全 >

输入姓氏,例如查找 张 姓起源,输入 “张” 或 “zhang” 即可

囤


姓氏:囤(繁体:囤)
拼音:dùn
人口:约 1 千
排名:第 1321 位
分类: -
常用: 稀有姓氏

囤姓的百家姓排名

时间排名时间排名时间排名
最新13212018年2014年
2013年2007年2006年
1995年1987年1982年
明朝元朝宋朝
北宋

囤姓的起源

囤姓主要源自:姬姓。

囤姓第一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周王朝时期官吏囤史令,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囤史,到清朝时期亦称囤史令,专职掌管王室储积粮、修、盐、货物等,隶属于地官府司管辖,是管理国家粮、货二仓的主要官吏。

在囤史令以下,设有囤士二人,囤史二人,囤徒六人,分别负责粮食及其货物的仓储和征收,其下辖各郡、州、县附属从员若干。该种官制,后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皆有仿设。

到南北朝时期的北周政权,囤史令官秩为正四命(八品),俸禄六百石,相当于今国家粮食总局局长。

在囤史令、囤、囤史、囤徒等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囤氏。

囤姓第二个渊源:源于官位,出自明朝时期官吏囤户,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囤户,是明朝设置的官粮管理机构官员,负责仓粮的管理与征购。

在明朝成祖朱棣执政以后,为压打地方粮绅的不法与贪贿行为,控制粮价,以县位单位设置了正、副粮长各一人,以管理和平抑粮食仓储、征购、价格。后明成祖发现许多县的正、副粮长根本就没有设置官仓,而是将粮食囤集在自己家里,形成了新的粮绅族,不但造成新的贪贿团体,并严重拖欠国家的征粮税款,于是改变政策,下诏严令各县改设县囤。

在史籍《明史》中记载:“永乐五年九月,成祖以天下财赋多不理,而江南为甚,苏州一郡,积逋至八百万石,思得才力重臣往厘之。乃用大学士杨荣荐,迁忱工部右侍郎,巡抚江南诸府,总督税粮。始至,成祖召父老问逋税故,皆言豪户不肯加耗,并征之细民,民贫逃亡,而税额益缺。忱乃创为平米法,令出耗必均。又请敕工部颁铁斛,下诸县准式,革粮长之大入小出者。旧例,粮长正副三人,以七月赴南京户部领勘合。既毕,复赍送部。往反资费,皆科敛充之。忱止设正副各一人,循环赴领。讫事,有司类收上之部。民大便。忱见诸县收粮无团局,粮长即家贮之,曰:‘此致逋之由也。’遂令诸县于水次置囤,囤设粮头、囤户各一人,名‘辖收’。至六七万石以上,始立粮长一人总之,名‘总收’。民持贴赴囤,官为监纳,粮长但奉期会而已。”

“逋税”,就是拖欠税款。每县官囤建设后,设粮头、囤户各一人,官秩八品,专职负责统辖征收粮食,待征收的粮食达到六万石(每石六十公斤,合三千六百吨)以上时,方增设粮长一人,官秩从七品,总领县制官仓,只负责签收查验官粮仓储状况。之后,以官仓粮食为基础,平易粮价,迅速平定了“靖难之役”以后明朝纷乱的市场和国家赋税征集的混乱状况,控制了全国的粮食价格,稳定了国家经济。

在粮头、囤户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囤氏。

囤姓的分布

今辽宁省的铁岭市,北京市,山东省的聊城市高唐县,贵州省的贵阳市,台湾省的高雄市等地,均有囤氏族人分布。

囤姓 姓氏源流

一、dùn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河北之香河、山西之忻州等地有此姓。汉族姓氏。《新编千家姓》收载。

囤姓的郡望

-

囤姓的堂号

-

囤姓的姓氏源流

一、dùn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河北之香河、山西之忻州等地有此姓。汉族姓氏。《新编千家姓》收载。

囤姓的历史名人

百家姓首字母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生肖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