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建材 中网化工 中网机械 牛涂网 中网体坛 中网生活 中网沥青 中网涂料 中网机器人 中网塑料 中网橡胶 中网玻璃 美美日记 中网资讯 广东熊猫网 读后感 读后感问答 读书笔记 胎教大全 汉语字典 成语大全 造句大全 组词查询 近义词 反义词 故事大全 英语单词 英语近义词反义词 英语例句大全 英语缩写大全 知识问答 三字经 数字大小写转换 邮编查询 脑筋急转弯 歇后语 百家姓
当前位置: 百家姓大全 >

输入姓氏,例如查找 张 姓起源,输入 “张” 或 “zhang” 即可

瘳


姓氏:瘳(繁体:瘳)
拼音:chōu
人口:约 1 千
排名:第 1202 位
分类: -
常用: 稀有姓氏

瘳姓的百家姓排名

时间排名时间排名时间排名
最新12022018年2014年
2013年2007年2006年
1995年1987年1982年
明朝元朝宋朝
北宋

瘳姓的起源

瘳姓主要源自:芈姓。

单一渊源: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卜祟者,属于以宗教神职称谓为氏。卜祟,在中国历史上,是利用占卜来预测疾病的宗教行为,是上古时期的常见礼俗,这在甲骨文中已屡有所见。而在以巫鬼淫祀著称的楚地则更不待言。据史籍《左传·哀公六年》记载,“楚昭王有疾,卜曰:河为祟。”并且派使者“问诸周太史”。史掌卜筮之吉凶兆卦,楚昭王生病后请周之太史来为其卜祟,卜得祟源为黄河之神,楚昭王虽然最终以“三代命祀,祭不过望”为由,拒绝祭祀方外之神,但楚人染疾时求诸史卜的习惯是确信无疑的。在古代荆楚一带地区,疾病占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卜定病祟的源头,古人认为疾病为鬼神作祟所致,但对于每次具体的病患究竟系何种鬼神作祟,则需要具体的卜解,此即所谓“卜筮求崇”。二是占卜患者是否可以治愈,卜定其痊愈之期或死亡之期。这就是来自楚地的卜筮圣手司马季主所说的“病者或以愈,且死或以生,患或以免”。

在《汉书·艺文志》“数术略”的“龟筮”类中,有<南龟书>二十八卷,明言“南龟”者,当是南方楚地的龟占手册,其内容与上述《史记·龟策列传》所载相仿佛。瘳,是由卜祀者中产生的相对专职于利用占卜来预测疾病的卜祟者,其对病患者的疾病状态,称为chōu(ㄔㄡ),而对卜祟者本人,则称为lù(ㄌㄨˋ),谓之“卜瘳”或“瘳者”,由此成为瘳者以及后裔子孙的姓氏称谓。可惜的是,在古今绝大多数的汉语字典、词典中,对“瘳”字皆缺少姓氏解释及其正确注音,甚憾也!著名东汉文字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瘳,疾瘉也。从疒,翏声。敕鸠切”,也就是疾病痊愈了的意思。“敕鸠切”,即阴上声(上平声),读音作chōu(ㄔㄡ)。但作为姓氏的读音,许慎并没有对“瘳”字作任何解释。实际上,当“瘳”字作姓氏时,不作“敕鸠切”,而是“洛故切”,读音为lù(ㄌㄨˋ)。那些被称作“瘳者”的卜祟者,其身份地位在古代是相当崇高的,其大多人对原始医学具有相当高明的知识,并具有一定的治疗能力,因此为世人所崇敬。

“瘳者”多为世袭族传,有古老渊长的家族历史,其后裔子孙有以之为姓氏者,称瘳氏、卜氏,世代相传至今。

瘳姓的分布

瘳氏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姓氏群体,但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三千位,在台湾省亦仅有零星分布,以九江、庐陵、潭阳、南越为郡望。

今广东省的汕头市、台湾省的台中市、福建省的龙岩市、安徽省的六安市金寨县、湖南省的衡阳市常宁县,均有瘳氏族人分布。

瘳姓 郡望

九江郡:九江在秦朝时期属九江郡(今江西九江),汉朝时期为柴桑、浔阳两县地。晋朝时期置江州,隋朝时期改为九江郡。唐朝时期又复为江州,宋朝因之。明、清两朝均为九江府治。自南唐以后至明、清诸朝,县治均在德化。1913年改为九江县。1917年设为九江市。

庐陵郡:庐陵郡始建于东汉兴平元年,治所在石阳(今江西吉水,一说在江西吉安)。三国时期孙吴国移治到高昌(今江西泰和),其时辖地在今江西省永新、峡江、乐安、石城以南地区。到了唐朝时期,又改名为吉州。

潭阳郡: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置镡成县,属武陵郡。东晋义熙年间(公元405~418年),镡成县撤销并入舞阳县,舞阳县治迁镡成。镡成改为镡城。南朝齐建元元年(公元479年),改舞阳县为潕阳县。南朝梁(公元502~557年),以城东有龙檦山,故改潕阳县为龙檦县,隶南阳郡。隋朝废龙檦县。唐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复置龙檦县,属辰州。唐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分置朗溪县,属巫州,治托口。改龙檦县之“檦”为“标”,置巫州治于龙标。武周天授二年(公元691年),巫州改为沅州,龙标隶属沅州。武周长安三年(公元703年),沅州改为舞州。唐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以“沅”、“原”声相近,复为巫州。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置潭阳郡,郡治设龙标。唐大历五年(公元770年),改巫州为叙州,辖龙标、朗溪、潭阳三县,叙州治仍设龙标。后周显德元年(公元954年),瑶族首领符彦通以叙州为根据地,称王于溪峒间。南唐王逵灭楚,命符为黔中节度使。后杨正岩以十峒称徽、诚二州,龙标县废。北宋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荆湖北路察访使章惇兵分三路,征懿州、鼎州、硖洲(今安江)。改硖洲新城为安江寨,富州新城(今黔城附近)为镇江寨。翌年,置黔江城(今黔城)。北宋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置黔阳县,因县治在黔水之北得名,隶沅州。从此,黔阳县一直沿袭下来,直到改为洪江市(湖南洪江)。

南越郡:亦作南粤郡,即今两广(广东、广西)之地,治所在番禺(今广东番禺)。东汉时期兼指南越、闽越。秦末南海龙川(今广东龙川)令赵佗兼并桂林、南海、象三郡地(今广东、广西及越南北部地),自立为南越武王。汉初南越虽对汉称臣,实为一割据政权。赵佗死后,三传至其五世孙赵兴为王,汉武帝想直接统治南越地区,于汉元鼎四年(公元前114年)派遣使者安国少季、终军等去招抚赵及其母王太后樛氏入朝。南越王赵兴及王太后都同意归附内属,但丞相吕嘉坚决反对,起兵杀死了南越王、王太后和汉使。汉武帝于元鼎五年秋发兵十万攻南越,于次年冬俘获吕嘉,平走南越全境。汉武帝曾封闽越贵族余善为东越王,南越吕嘉反汉,余善曾与通谋,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6年)秋,又起兵杀汉三校尉,于是汉兵往讨,至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东越贵族杀余善请降,事平。此后南越国消,为南越郡。

瘳姓 堂号

九江堂:以望立堂。

庐陵堂:以望立堂。

潭阳堂:以望立堂。

南越堂:以望立堂。

瘳姓 姓氏源流

一、chōu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新疆之布尔津、湖南之新晃、浙江之嵊县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亦未见载于古籍。

瘳姓的郡望

九江郡:九江在秦朝时期属九江郡(今江西九江),汉朝时期为柴桑、浔阳两县地。晋朝时期置江州,隋朝时期改为九江郡。唐朝时期又复为江州,宋朝因之。明、清两朝均为九江府治。自南唐以后至明、清诸朝,县治均在德化。1913年改为九江县。1917年设为九江市。

庐陵郡:庐陵郡始建于东汉兴平元年,治所在石阳(今江西吉水,一说在江西吉安)。三国时期孙吴国移治到高昌(今江西泰和),其时辖地在今江西省永新、峡江、乐安、石城以南地区。到了唐朝时期,又改名为吉州。

潭阳郡: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置镡成县,属武陵郡。东晋义熙年间(公元405~418年),镡成县撤销并入舞阳县,舞阳县治迁镡成。镡成改为镡城。南朝齐建元元年(公元479年),改舞阳县为潕阳县。南朝梁(公元502~557年),以城东有龙檦山,故改潕阳县为龙檦县,隶南阳郡。隋朝废龙檦县。唐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复置龙檦县,属辰州。唐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分置朗溪县,属巫州,治托口。改龙檦县之“檦”为“标”,置巫州治于龙标。武周天授二年(公元691年),巫州改为沅州,龙标隶属沅州。武周长安三年(公元703年),沅州改为舞州。唐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以“沅”、“原”声相近,复为巫州。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置潭阳郡,郡治设龙标。唐大历五年(公元770年),改巫州为叙州,辖龙标、朗溪、潭阳三县,叙州治仍设龙标。后周显德元年(公元954年),瑶族首领符彦通以叙州为根据地,称王于溪峒间。南唐王逵灭楚,命符为黔中节度使。后杨正岩以十峒称徽、诚二州,龙标县废。北宋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荆湖北路察访使章惇兵分三路,征懿州、鼎州、硖洲(今安江)。改硖洲新城为安江寨,富州新城(今黔城附近)为镇江寨。翌年,置黔江城(今黔城)。北宋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置黔阳县,因县治在黔水之北得名,隶沅州。从此,黔阳县一直沿袭下来,直到改为洪江市(湖南洪江)。

南越郡:亦作南粤郡,即今两广(广东、广西)之地,治所在番禺(今广东番禺)。东汉时期兼指南越、闽越。秦末南海龙川(今广东龙川)令赵佗兼并桂林、南海、象三郡地(今广东、广西及越南北部地),自立为南越武王。汉初南越虽对汉称臣,实为一割据政权。赵佗死后,三传至其五世孙赵兴为王,汉武帝想直接统治南越地区,于汉元鼎四年(公元前114年)派遣使者安国少季、终军等去招抚赵及其母王太后樛氏入朝。南越王赵兴及王太后都同意归附内属,但丞相吕嘉坚决反对,起兵杀死了南越王、王太后和汉使。汉武帝于元鼎五年秋发兵十万攻南越,于次年冬俘获吕嘉,平走南越全境。汉武帝曾封闽越贵族余善为东越王,南越吕嘉反汉,余善曾与通谋,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6年)秋,又起兵杀汉三校尉,于是汉兵往讨,至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东越贵族杀余善请降,事平。此后南越国消,为南越郡。

瘳姓的堂号

九江堂:以望立堂。

庐陵堂:以望立堂。

潭阳堂:以望立堂。

南越堂:以望立堂。

瘳姓的姓氏源流

一、chōu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新疆之布尔津、湖南之新晃、浙江之嵊县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亦未见载于古籍。

瘳姓的历史名人

瘳姓古代名人

瘳德明宋朝,(生卒年待考),著名词人,擅长以景填词。

瘳希雍明朝,(生卒年待考),著名风水大师。风水,是中国传统的地学经典,多用于建筑方面,并非迷信。所谓迷信,只是一些不肖子孙用其风水理论和知识来达到个人目的的不良结果。风水理论是什么呢?实际上就是中国古代地球地理学、水文地质学、宇宙星体学、气象学、环境景观学、建筑学、生态学以及人体生命信息学等多种学科综合一体的一门自然科学。其宗旨是审慎周密地考察、了解自然环境,利用和改造自然,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赢得最佳的天时地利与人和,达到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明朝风水大师瘳希雍在所著的《葬经》一书中指出,应当通过山川草木辨别生气,凡山紫气如盖,苍烟若浮,云蒸蔼蔼,石润而明,如是者,气方钟而来休。云气不腾,色泽暗淡,崩摧破裂,石枯土燥,草木凋零,水泉干涸,如是者,非山冈之断绝于掘凿,则生气之行乎他方。可见,生气就是万物的勃勃生机,就是生态表现出来的最佳状态。瘳希雍指倡在有生气的地方修建城镇房屋,这叫做顺乘生气。只有得到生气的滚滚,植物才会欣欣向荣,人类才会健康长寿。瘳希雍认为:房屋的大门为气口,如果有路有水环曲而至,即为得气,这样便于交流,可以得到信息,又可以反馈信息,如果把大门设在闲塞的一方,谓之不得气。得气有利于空气流通,对人的身体有好处。宅内光明透亮为吉,阴暗灰秃为凶。只有顺乘生气,才能称得上贵格。瘳希雍还认为:风水学者的任务,就是给有关人士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使城市和乡村的风水格局更合理,更有益于民众的健康长寿和经济的发展。

百家姓首字母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生肖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