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建材 中网化工 中网机械 牛涂网 中网体坛 中网生活 中网沥青 中网涂料 中网机器人 中网塑料 中网橡胶 中网玻璃 美美日记 中网资讯 广东熊猫网 读后感 读后感问答 读书笔记 胎教大全 汉语字典 成语大全 造句大全 组词查询 近义词 反义词 故事大全 英语单词 英语近义词反义词 英语例句大全 英语缩写大全 知识问答 三字经 数字大小写转换 邮编查询 脑筋急转弯 歇后语 百家姓
当前位置: 百家姓大全 >

输入姓氏,例如查找 张 姓起源,输入 “张” 或 “zhang” 即可

朋


姓氏:朋(繁体:朋)
拼音:péng
人口:约 7 千
排名:第 829 位
分类: -
常用: 稀有姓氏

朋姓的百家姓排名

时间排名时间排名时间排名
最新8292018年2014年
2013年2007年2006年
1995年1987年1982年
明朝元朝宋朝
北宋

朋姓的起源

朋姓主要源自:姜姓。

单一渊源:源于姜姓,出自春秋时期齐国大夫隰朋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史籍《奇姓通》记载:“朋姓,春秋时齐大夫隰朋之后,有朋水、朋山其人。按宋时有朋九万,编东坡乌台诗案。”齐前庄公姜赎有个孙子叫姜廖,在齐桓公姜小白执政时期(公元前685~前643年)被赐封于平原隰阴(今山东临邑)为大夫,称隰阴大夫,其后代子孙中分衍有隰氏、阴氏。齐桓公有一个得力的大夫隰朋,是姜购的曾孙、隰阴大夫姜廖之子。在周襄王姬郑元年(公元前651年),齐桓公以齐国公族身份晋升隰朋为大夫,同时奉管仲为宰相,得其助以成霸业。隰朋知识渊博,为人办事沉稳干练,很得齐桓公的赏识和其他大夫的尊敬。

齐桓公二十六年(公元前660年),隰朋跟随齐桓公、管仲率兵北伐孤竹国(今河北卢龙)、离支国(令支国,今河北迁安),经过半年多的征杀伐略,彻底征服了山戎与孤竹、离支。山戎献金(铜)表示归服,而孤竹国和离支国则从此灭亡。春往冬返。回国时行至山中,齐国大军竟一时寻不到水源,大家都非常着急。隰朋便对大家说:“不要慌,蚂蚁冬天居于山之阳面,夏天居于山之阴面,因为蚂蚁近水而居,顺着蚁穴挖下去,必能得到水。”于是,将士们便依隰朋的方法找蚁穴挖掘,果然得到了水源。在大军断了水源的严重关头,隰朋巧妙地借用蚂蚁的生存本性来探掘水源,将动物的自然性利用于人的特定目的,表现了他高超的智慧和才能。隰朋在后来曾承令出使于晋国,并率诸侯联军平定了晋国的内乱。隰朋的曾孙就是著名的齐国大夫隰鉏,在周襄王二十七年(公元前635年)齐后庄公姜光执政时期为上大夫。在隰朋的后裔子孙中,后来又分衍出了朋氏、鉏氏。所以,朋氏、隰氏、阴氏、鉏氏这四个姓氏属于同宗同源,皆为隰朋的后代。

朋氏族人中后有曾因避祸而躲入“北山”中者,为避难而改为崩氏、鹏氏两支。朋氏所分衍的崩氏一族在繁衍六代后,又回复为朋氏;而鹏氏一族则因“鹏之雄祥”的缘故,便一直传承“鹏氏”至今。不过,所谓“北山”之地到底何在,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朋姓的分布

朋氏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姓氏,但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一千位,在台湾省则名列第一千二百六十九位,多以庐郡、太湖为郡望,主要分布在今安徽省的安庆市,湖北省的十堰市郧西县,台湾省等地。

朋姓 郡望

庐 郡:即庐州、合肥,是古庐子国,又巢伯国。春秋时期,舒国及群舒诸国多在庐郡,汉朝以后曾是三国、东晋时期的古战场,居江淮之间,巢湖北口一带地区。隋朝时期置为庐州,后改为庐江郡。唐朝时期复称庐州。元朝时期立为淮西总管府,后改庐州路。明朝初期立江淮行省于该郡,不久又改为庐州府。清朝时期属安徽省庐州府,辖庐江、巢湖等地。民国初期废黜府制,治所改为今合肥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定合肥市为省会城市,成为安徽全省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对于庐郡之地,合肥县志《八景说》一文中称赞:“山形单椒,秀泽不连,岭以自高。<画苑>云:‘春山艳冶如笑,夏山苍翠欲滴,秋山明净如妆,冬山惨淡欲卧。’唯其卧也,故雪霁神开,跃然有起色矣。昔人标此一端,以概三时也。岂雨后晴岚,霜余老色,反不敌堆盐眩海也哉!慧满禅师说法时,渊济龙神来看天女雨花,师识之,与之砚汁以润此一方民。杨行密在淮南时,披荆剪草作行宫于此,固一时之雄也。而今墨雨安在?杨吴之宫阙何存?唯有雪色不随世代迁改。年年一来,使滕六捉笔,白描淡写,为山头一?老发也。彼仇池、蛾眉不得称胜矣。”

太湖县:西汉时期为湖陵邑地,属庐江郡。东汉时省湖陵,入皖县。南朝宋元嘉二十五年(公元448年)立太湖左县,属晋熙郡。上古以右为尊,卑者为“左”。南朝宋、齐时,称南方蛮族为“蛮左”,蛮地之县为“左县”。太湖左县,即由来于此。南朝齐建元二年(公元480年),立龙安郡,领太湖左县和东陈县(今小池镇后河村)。南朝陈太建五年(公元573年)废龙安郡及东陈县,独存太湖左县。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废郡置州,晋熙郡改名熙州,太湖左县改名晋熙县。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晋熙县复名太湖县,去“左”字,属同安郡。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析县地置青城、荆阳二县,三年后废青城并入荆阳,再一年又废荆阳为太湖,属舒州,县名沿用至今。南宋及明、清诸朝,太湖属安庆府。民国时期,属安徽省安庆道、安徽省第一行政督察区、安庆专区。1949年3月,太湖解放,初属皖北行政公署安庆专区,后属安徽省安庆专区,现隶属安庆市。太湖县治,据《皇明一统志》载,原“居万山,有大湖、小湖”,即今大湖河、小湖河一带,已为花亭湖淹没区。《太平寰宇记》载:“元嘉未年,以县居山 移就平原,去旧县三十八里”,县治从此迁到“四面河水回环,群山拱揖”的晋熙镇老城所在地。

朋姓 堂号

庐江堂:以望立堂。

太湖堂:以望立堂。

朋姓 姓氏源流

一、péng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获鹿、辛集,山东之平度、昌乐,山西之太原,陕西之韩城,广西之灌阳等地均有分布。《续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姓氏考略》据《姓考》注云:“齐大夫隰朋之后。”隰朋,桓公时人,助管仲相桓公,为公族大夫。故此以名为氏,系出姜姓。宋代有朋水,安远知县;又有朋山,德化知县。

朋姓的郡望

庐 郡:即庐州、合肥,是古庐子国,又巢伯国。春秋时期,舒国及群舒诸国多在庐郡,汉朝以后曾是三国、东晋时期的古战场,居江淮之间,巢湖北口一带地区。隋朝时期置为庐州,后改为庐江郡。唐朝时期复称庐州。元朝时期立为淮西总管府,后改庐州路。明朝初期立江淮行省于该郡,不久又改为庐州府。清朝时期属安徽省庐州府,辖庐江、巢湖等地。民国初期废黜府制,治所改为今合肥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定合肥市为省会城市,成为安徽全省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对于庐郡之地,合肥县志《八景说》一文中称赞:“山形单椒,秀泽不连,岭以自高。<画苑>云:‘春山艳冶如笑,夏山苍翠欲滴,秋山明净如妆,冬山惨淡欲卧。’唯其卧也,故雪霁神开,跃然有起色矣。昔人标此一端,以概三时也。岂雨后晴岚,霜余老色,反不敌堆盐眩海也哉!慧满禅师说法时,渊济龙神来看天女雨花,师识之,与之砚汁以润此一方民。杨行密在淮南时,披荆剪草作行宫于此,固一时之雄也。而今墨雨安在?杨吴之宫阙何存?唯有雪色不随世代迁改。年年一来,使滕六捉笔,白描淡写,为山头一?老发也。彼仇池、蛾眉不得称胜矣。”

太湖县:西汉时期为湖陵邑地,属庐江郡。东汉时省湖陵,入皖县。南朝宋元嘉二十五年(公元448年)立太湖左县,属晋熙郡。上古以右为尊,卑者为“左”。南朝宋、齐时,称南方蛮族为“蛮左”,蛮地之县为“左县”。太湖左县,即由来于此。南朝齐建元二年(公元480年),立龙安郡,领太湖左县和东陈县(今小池镇后河村)。南朝陈太建五年(公元573年)废龙安郡及东陈县,独存太湖左县。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废郡置州,晋熙郡改名熙州,太湖左县改名晋熙县。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晋熙县复名太湖县,去“左”字,属同安郡。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析县地置青城、荆阳二县,三年后废青城并入荆阳,再一年又废荆阳为太湖,属舒州,县名沿用至今。南宋及明、清诸朝,太湖属安庆府。民国时期,属安徽省安庆道、安徽省第一行政督察区、安庆专区。1949年3月,太湖解放,初属皖北行政公署安庆专区,后属安徽省安庆专区,现隶属安庆市。太湖县治,据《皇明一统志》载,原“居万山,有大湖、小湖”,即今大湖河、小湖河一带,已为花亭湖淹没区。《太平寰宇记》载:“元嘉未年,以县居山 移就平原,去旧县三十八里”,县治从此迁到“四面河水回环,群山拱揖”的晋熙镇老城所在地。

朋姓的堂号

庐江堂:以望立堂。

太湖堂:以望立堂。

朋姓的姓氏源流

一、péng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获鹿、辛集,山东之平度、昌乐,山西之太原,陕西之韩城,广西之灌阳等地均有分布。《续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姓氏考略》据《姓考》注云:“齐大夫隰朋之后。”隰朋,桓公时人,助管仲相桓公,为公族大夫。故此以名为氏,系出姜姓。宋代有朋水,安远知县;又有朋山,德化知县。

朋姓的历史名人

朋姓近代名人

朋发亢清朝,清乾隆三十四年(公元1769年)因避饥荒,率妻儿老小从安徽太湖辗转来到湖北郧西上津一带,后子孙后代又分迁关防乡一带。是为湖北郧西朋氏始迁祖。

百家姓首字母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生肖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