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赠杜甫

戏赠杜甫朗读

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

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译文

至今记得,在饭颗山上遇到老朋友杜甫,头上戴着竹笠日头刚好是中午。

请问老兄自从分别以后为何如此消瘦?恐怕都因为这一段岁月里作诗太费辛苦。

注释

戏赠:意思是开玩笑的话。其实,所谓开玩笑,往往表现了至交之问的真情实话。

饭颗山:山名。相传在长安一带。“饭颗山头”一作“长乐坡前”。长乐坡也在长安附近。

笠子:用竹箬或棕皮等编成的笠帽,用来御雨遮阳。

日卓午:指正午太阳当顶。

借问:请问的意思。

太瘦生:消瘦、瘦弱。生为语助词,唐时习语。

总为:怕是为了。

作诗苦:杜甫曾自言:“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这里所指的正是杜甫一丝不苟的创作精神。

参考资料:

1、刘开扬 周维扬 陈子健.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读 李白诗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09月第1版:217-218

2、杨钟岫.唐诗译赏:重庆出版社,1983年12月第1版:56-57

3、王志远等.禅诗今译百首.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1992:6-7

戏赠杜甫创作背景

  此首《戏赠杜甫》大约作于公元746年(天宝五年)秋天李白与杜甫在兖州最后一次相遇时。李杜二人自公元744年(唐玄宗天宝三年)在洛阳相识并结下深厚友谊,直至公元762年李白去世,彼此十分了解和尊重。他们交往密切,曾同游齐鲁,此后虽难相见,但仍相互关心、思念。

参考资料:

1、王志远等.禅诗今译百首.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1992:6-7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李白朗读
()

猜你喜欢

晁公溯

鼻祖始谋远,承家积庆长。

青霜元不坠,玉树久逾芳。

()

三江会合水交流,拥抱岚光送客舟。

只与寄诗身不到,老人可是负江楼。

()

果山仙果秀天香,处处圆金树树黄。

书后欲题三百颗,满林犹待洞庭霜。

()

霜风刮地如刀鎌,鸟不远飞鱼已潜。

何况削发冷入骨,草屦不畏冰雪沾。

()

冥濛香径滑,澹雨洒林扃。侵晓方趋省,留宾暂憩亭。

花明仙掌露,草带凤池青。胜念堪留记,浮踪几聚萍。

()

空江禅院杳无踪,浩劫何年此地逢。金像有灵浮浪出,石碑无字半坭封。

溪边网得前朝钵,海上人收古殿钟。十载经游浑一梦,依稀还记寺门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