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来寄傲倚窗南,墙外萧萧竹映蓝。
雨滴犹闻悲帝子,风飘何用怨江潭。
杯倾蚁绿枝先醉,阅到蠹文影代缄。
好与坡公心赏处,沉当菁翠是春三。
书院即景六咏。清代。卓肇昌。閒来寄傲倚窗南,墙外萧萧竹映蓝。雨滴犹闻悲帝子,风飘何用怨江潭。杯倾蚁绿枝先醉,阅到蠹文影代缄。好与坡公心赏处,沉当菁翠是春三。
卓肇昌(?~?),字思克,台湾凤山人,为卓梦采之子。清乾隆十五年(1750)举人,官拣选知县,不赴。少颖异,能承庭训,好为古文辞,论世知人,具有特识,一时老师宿儒,咸器重之。著有《栖碧堂全集》,藏于家。乾隆二十八年(1763)分修《重修凤山县志》时担任「参阅」。 连横《台湾诗乘》谓卓肇昌:「主讲书院,著作颇多,有〈台湾形胜〉、〈凤山〉、〈鼓山〉等赋,又有〈龟山八咏〉、〈鼓山八咏〉,皆非佳搆,然亦有可诵者。」〖参考连横《台湾诗乘》,台银本。〗以下自王瑛曾《重修凤山县志》、卢德嘉《凤山县采访册》、连横《台湾诗乘》、赖子清《台湾诗醇》、陈汉光《台湾诗录》辑录卓氏诗作计七十六首。(杨永智撰)...
卓肇昌。卓肇昌(?~?),字思克,台湾凤山人,为卓梦采之子。清乾隆十五年(1750)举人,官拣选知县,不赴。少颖异,能承庭训,好为古文辞,论世知人,具有特识,一时老师宿儒,咸器重之。著有《栖碧堂全集》,藏于家。乾隆二十八年(1763)分修《重修凤山县志》时担任「参阅」。 连横《台湾诗乘》谓卓肇昌:「主讲书院,著作颇多,有〈台湾形胜〉、〈凤山〉、〈鼓山〉等赋,又有〈龟山八咏〉、〈鼓山八咏〉,皆非佳搆,然亦有可诵者。」〖参考连横《台湾诗乘》,台银本。〗以下自王瑛曾《重修凤山县志》、卢德嘉《凤山县采访册》、连横《台湾诗乘》、赖子清《台湾诗醇》、陈汉光《台湾诗录》辑录卓氏诗作计七十六首。(杨永智撰)
山居七咏题画送周伯阳 其五 九曲山。明代。张羽。 竹林路阴阴,寻幽不觉深。不比羊肠坂,空伤行客心。
唐州太守。宋代。李师中。 时属艰危应有系,天於名教岂无心。大都狂贼终须灭,未杀忠臣祸不深。太尉有灵朱泚败,中丞传旨禄山擒。曾谁鼓舞康州事,儿女常情泪满襟。
过东华寺故址。明代。李之世。 空江禅院杳无踪,浩劫何年此地逢。金像有灵浮浪出,石碑无字半坭封。溪边网得前朝钵,海上人收古殿钟。十载经游浑一梦,依稀还记寺门松。
戊辰元日。明代。李开先。 六十余龄两戊辰,今辰犹是未衰人。青藜杖弃长行健,绿柳条新远望真。早起书云聊卜岁,不须曝日已知春。林居朝阙同乡老,尚忆当年拜紫宸。